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
2021-02-09 浏览次数:148次
从世界**产业发展来看,基本经历了由“单个企业→同类企业集群→产业链→产业集群”的发展路径演变,**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,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。**来**园区政策走向看,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(这是国外通行的做法)。
由于**园区功能的特殊性,决定了**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(研发、设计、中试等)。未来**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,我国**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、研发型产业、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**园区。
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、交叉性的增大,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,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。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,在总体方向下,将研发课题市场化、模块化、专业化,采用小规模研究,充分利用其灵活性,可有效分散风险和加快科技研发速度。
产业园区的发展,未来必然应该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,通过土地、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,将土地、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;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*的氛围培育,在打造*的硬环境的同时,加强区域文化氛围、创新机制、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。
现代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——智力资源密集、规模较小、信息网络化,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,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、科技产品制造区,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、金融信息服务、管理服务、医疗服务、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。
1,管理体制不够科学
各园区管委会是园区开发建设的直接责任主体, 其职能类似于一级**, 但缺乏应有的规划、建设及相关审批权限,由于不具备依法行政主体资格,在入驻企业、上级主管部门之间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,一旦协调不到位, 将贻误有利的建设时机,与企业发展中高效、优质的服务要求较不适应。
2,政策措施不够完善
由于目前主要采用行政手段运行模式,加之促进园区发展的专项配套措施还不完善,仍然存在“以地引资、以地养园区”为主的粗放发展模式,各部门从政策、资金、制度上聚焦园区发展的局面还未形成,行政审批、服务效率和社会信用相对滞后, 地方性的信用体系及管理制度尚未建立。
3,融资渠道较窄
目前,园区发展90%主要依靠财政拨款, 由于基础建设投资回收周期较长,加之园区自身的造血功能尚未健全,建设资金不足且没有有效的融资渠道和方式,导致园区的总体开发、配套建设速度缓慢。
尤其在完全行政手段运营模式下,资金问题往往使得管理者在工业园区的运营管理中有心无力。
4,专业人才比较缺乏
各园区目前的招商、建设和管理团队都由机关工作人员组成,市场化运营的知识和能力还不足,相对园区“专业化、集群化、高端化、国际化”发展方向,现有的运营团队还远远不能满足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要求。
15810651868.b2b168.com/m/